DIC是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的缩写,中文又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。DIC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结障碍,它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严重创伤、感染、大出血等极端情况引起的。DIC可以导致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过度激活,从而导致过度凝结血液,甚至进一步导致组织坏死、器官损伤和死亡。
DIC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和大出血。感染会引起身体的免疫系统反应,导致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物质,包括促炎症因子和免疫复合物。这些物质可以刺激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激活,导致过度凝血。大出血则是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血液中流动的凝血因子数量不足,以及其他凝血因子失去活性,使得凝血机制失常。
DIC的症状主要包括出血、紫斑、皮肤淤血、高热、休克等。出血表现为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黑便、尿血等。在DIC时,由于凝血因子激活过度和血栓形成过多,而导致凝血机制失衡,血管内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凝集起来,从而形成血栓,引起血管供应不足,造成组织缺氧,进而引起组织坏死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血流速度过慢,会导致血栓脱落,进入血液循环系统,从而引起栓塞,严重时可导致心肺骤停和死亡。
确诊DIC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,包括血小板计数、凝血指标、红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浓度等。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可以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,如积极控制感染、控制大出血、纠正酸碱平衡失调、输注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等。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抗凝药物,包括肝素、华法林等,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。
DIC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结障碍,发生率较高,严重危害健康。及早发现和诊治显得尤为重要,早期干预可以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治愈率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合理饮食、坚持运动、避免过度疲劳等,也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