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子坝轻轨站,是重庆地铁6号线的一座车站,位于渝中区李子坝街道。相信很多重庆市民都已经熟知了这个名字,这是因为在去年6月12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豪雨给这个车站带来了极大的危机。在附近建筑垮塌、道路坍塌的情况下,这个车站的长廊被河水淹没,一度引发广泛关注。那么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?这就需要我们从车站设计出发,全面梳理原因。
需要了解的是,李子坝轻轨站的建设本身就遭遇了不少困难。这个车站建设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,站点下方是一条双向货运铁路,地下水位也非常高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工程方在施工之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,例如自钻桩、顶管施工等,力求将影响降至最小。在实际施工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无法预测的情况,例如地层失稳、难以掌控的地下水流动等,造成了不少施工难题。这些问题也为后期的车站运营埋下了不少风险。
设计问题也是这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根据工程方提供的情况,当初的设计方案中曾考虑到过李子坝周边的地域特点:为了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,车站长廊在设计上采用了盖板设计,沿用了一些传统的架空结构方案。这样的结构在遭受强降雨侵袭时会面临严重的水滞问题,严重影响旅客的运营安全,但是并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雨水排放设计。在去年的豪雨中,大量的雨水被迫滞留在车站长廊中,最终导致了车站被淹。
除了设计和施工问题外,一般自然灾害也是车站运营中难以避免的风险。例如前文提到,李子坝轻轨车站所在地竖贯东西的铁路也被划分为“特大型风险源”,自然灾害频发。而且,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,车站大多采用封闭式结构,相对于传统的露天式站点来说,抗灾能力有一定欠缺,建设方应对这些可能的自然灾害,应对有更为全面、科学的应急措施,以提高车站运营的安全水平。
李子坝轻轨站被洪水淹没一事的根本原因并非单一,而是与施工、设计、自然灾害等多方面问题有关。建设轨道交通站点安全运营,需要慎重把好每个环节,打造全面的防灾应急体系,切实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