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孔乙己》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,创作于1919年,后来被编入《呐喊》中。那么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?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?带着这些疑问,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。

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?

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,是一个好吃懒做的知识分子

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,以读书为荣,但他好吃懒做。是可以同情的小人物。自命清高、自欺欺人、好喝成性,是封建*和封建文化牺牲者。孔乙己在“四书”、“五经”中耗尽了年华,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。说起话“满口之乎者也”,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,甚至被别人戏弄,还自命不凡、孤芳自赏。孔乙己被封建科举*扼杀心智,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,在读书求仕途的幻想高贵,使他走上偷书之路,遭到别人殴打,被丁举人致残,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。

孔乙己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。孔乙己是酒店中“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”,尽管“长衫又破又脏,好像十多年未洗过”,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。甚至,遭人讥嘲,还不屑置辩。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,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,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。善良、诚实,有慈爱心。孔乙己还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。如教人识字、分茴香豆给孩子们、不拖欠酒钱等。

孔乙己揭示的社会意义

孔乙己的形象,不仅仅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,批判科举*的腐朽,还有着它的现实意义。首先我们得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清朝末年科举*没落时期的读书人。孔乙己很不幸,连个秀才都没捞到,可又中了科举的毒,“心比天高,却身为下贱”,在社会的夹缝中苟且偷生。让我们看看他读的是什么书——四书五经,求的是什么目的——功名利禄,学习的内容和目的都很受局限。一旦功名不就,又没有谋生本领,又没有家世背景,他就成了一个废人。当旧时代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的时候,不能与时俱进的“孔乙己们”自然更是牺牲品了。